你的位置:首页>>《广告·标识》设备与器材杂志>>总第12辑08年第3期>>专题 Column
 

“美国337调查” 需全行业共同应对

目前,全球LED产业方兴未艾,我国LED产品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今年3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教授Gertrude Neumark Rothschild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申请,指控全球30家企业在美生产和对美销售的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产品侵犯其1项专利(专利号:5252499),要求ITC对被申请人启动“337调查,并申请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美国ITC(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立案后,国内企业也开展了有条不紊的应诉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相关组织和企业还是信心满满。

 

保护市场份额是美方真实目的

   就此次“337”事件来说,LED企业首先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一旦美国ITC最终对我国产品发布普遍排除令,则在原告专利有效期内,我国任何企业生产的发光二极管产品及包含发光二极管的下游产品将被全面禁止向美出口。因此,该案对我国发光二极管产业及下游产业的影响十分剧烈,应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337”案件本身所具有的贸易排他性特点,若不积极应诉,后果会非常严重。除了我国LED生产企业丧失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外,可能还会影响对欧洲、南美等地的产品出口,将会失去数百亿美元的国际LED产品市场。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利用“337调查这一特有的法律频频对中国商品设置障碍,其真正目的不在于保护知识产权,而在于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主要做法是首先针对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提起调查申请,进而利用禁止令限制我国相关行业所有企业对美出口。所以该事件并不仅仅关系到4家涉案公司,也是我们全行业的大事。

   此次被起诉的实际上是生产发光二极管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的专利所有权在上游的芯片制造企业。但美国方面却并没有起诉这些真正使用技术的上游企业,起诉的却是购买了芯片之后进行加工出口的下游企业。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的统计,2007年我国发光二极管产品的产值为168亿元,相关应用产品接近300亿元;而被立案的四家企业的产值都只是在34亿元左右......

 

 

详情请订阅《广告·标识》杂志

 
首页  收藏此页  打印  回到顶部   字体【